病例
不伴感染的胆脂瘤早期可无症状。
2.耳流脓
不伴感染的中耳胆脂瘤可无耳溢液。伴化脓性中耳炎者可有耳流脓,且持续不停,脓量多少不等,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有边缘性穿孔,从穿孔处可见鼓室内有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物质,奇臭。伴有肉芽者,脓内可带血。
3.听力下降
听力下降可能是不伴感染的胆脂瘤的唯一主诉,早期多为传导性聋,程度轻重不等。上鼓室内小胆脂瘤,听力可基本正常。即使听骨部分遭到破坏,但因胆脂瘤可作为听骨间的传声桥梁,听力损失也可不甚严重。病变累及耳蜗时,耳聋呈混合性。严重者可为全聋。
4.耳鸣
多因耳蜗受累之故。
2.听小骨破坏、移位是胆脂瘤的常见征象,以锤、砧骨为主,且多数破坏较重,由于胆脂瘤的压迫,听小骨常发生移位、脱位。
3.骨壁破坏:盾板骨是外耳道上后壁与上鼓室外壁所形成的锐角骨嵴,容易且较早发生骨质破坏,因此,盾板骨的吸收、破坏是诊断早期胆脂瘤的重要征象。随着胆脂瘤的增大并压迫周围的骨质,以及瘤体囊壁上皮和肉芽组织分泌的胶原酶的溶骨作用,使听小骨受推移、破坏,室腔扩大。有的骨质破坏可涉及脑板、乙状窦壁、水平半规管或乳突外板皮质骨,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当发现乙状窦板、鼓室天盖破坏时应警惕颅内并发症可能,需进一步检查以免漏诊。
骨质破坏不明显,范围小,少有面神经管和半规管破坏。软组织影多呈片状,听小骨破坏少见,鼓窦腔多无明显扩大及骨质硬化环,乳突气化大多为板障型,增强后肉芽组织有强化,而胆脂瘤无强化。但早期无骨质破坏的小胆脂瘤与肉芽肿型中耳炎难以鉴别。
2. 单纯型中耳炎
乳突为气化型或板障型,病灶弥散分布,无骨质破坏。
3. 中耳结核
骨破坏较广泛,可形成死骨。骨破坏边缘无硬化边。临床病史有助于鉴别诊断。
4. 中耳肿瘤
(1)中耳恶性肿瘤,较少见,临床以中耳乳突癌为主。表现中耳内异常软组织影及骨破坏,肿瘤突破颞骨向周围组织侵犯征象,但听骨破坏较少见,骨质破坏区无骨质硬化,增强扫描中耳软组织灶多有强化表现。(2)鼓室球瘤,表现为中耳内软组织密度影,鼓室外突明显,听小骨无破坏,CT值一般较胆脂瘤高,增强扫描病灶多有明显强化表现,临床上出现波动性耳鸣可与胆脂瘤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