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主 诉:右大腿持续性疼痛1月余日
3、简要病史:患者于2016年0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大腿持续性疼痛,行走时加重,夜间痛明显,就诊于XX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给予对症治疗,症状无明显减轻
4、专科检查:脊柱生理弯曲存在,各棘突区无压痛及叩击痛。右髋关节感觉活动可,右大腿外侧无明显肿胀,局部皮肤无明显红肿,压痛阳性,叩击痛阳性。右膝关节及右踝关节感觉活动可,无明显异常,右下肢末梢血运可,双上肢及左下肢感觉活动可,末梢血运可,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石蜡:
(股骨颈)送检骨及纤维组织,镜下:纤维组织增生,散在、灶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浸润,少量嗜酸粒细胞浸润,可见组织细胞,泡沫细胞,少量死骨,局部可见反应性骨小梁,考虑慢性骨髓炎,纤维化,请结合临床。
临床与病理:急性期过后,有时临床仍可见排脓瘘管经久 不愈或时愈时发,主要是因为脓腔或死骨的 存在。因胧腔和死骨可积存细菌,抗生素不易渗入其内,阻挠病变愈合,致炎症呈长期慢性经过。
慢性硬化性骨髓炎(Garre骨髓炎):
低毒感染引起,长骨骨干好发,主要表现为骨质硬化
慢性骨脓肿(Brodie脓肿):
细菌毒力低或机体抵抗力较强而使感染局限于长骨干骺端的骨松质内
以广泛的骨质增生硬化为主,并有死骨、脓腔、窦道形成
骨膜新生骨显著:
骨内膜增生→髓腔狭窄、闭塞消失
骨外膜增生→骨干增粗变形,轮廓不整
CT:更易发现死骨和骨内脓肿
(2)结核性骨髓炎:一般多侵入关节,病史较缓慢,有结核病史等。X线片显示以骨质破坏为主而少有新骨形成。
(3)骨样骨瘤、硬化型骨肉瘤:骨皮质感染的骨髓炎的破坏灶在磁共振T2WI上呈明显高信号,而骨样骨瘤一般为中等信号;此外,骨样骨瘤X线平片上瘤巢骨质破坏区呈透亮低密度影,其内可有钙化或骨化影,周边围绕高密度的骨质硬化环。硬化型骨肉瘤常有Codman三角存在,尤其周围有软组织肿块是其重要鉴别点。
(4)慢性骨脓肿:多见于干骺端,可有反复发生的炎性症状。骨破坏区可较大,内无钙化或骨化影。
(5)骨母细胞瘤:大多数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典型影像学表现为膨胀性、边界清楚而内部有钙化或骨化。
(6)内生软骨瘤:位于髓腔内,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骨质破坏区,多有硬化缘与正常骨质相隔。病变邻近的骨皮质变薄或偏心性膨出,其内缘因骨嵴而凹凸不平或呈多弧状。由于骨嵴的投影,骨破坏区可呈多房样改变。骨破坏区内可见小环状、点状或不规则钙化影,以中心部位较多。
(7)非骨化性纤维瘤:多见于青少年,髓腔型非骨化性纤维瘤多位于干骺部或骨端,在骨内呈中心性扩张的单或多囊状透亮区,侵犯骨横径的大部或全部。密度均匀,有硬化边。
(8)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股骨、胫骨、肋骨和肱骨多见,有显著的单侧发病倾向
1.囊状膨胀性改变
2.磨玻璃样改变:特征性改变
3.丝瓜瓤样改变:纵轴方向分布的粗大骨纹
4.地图状改变
5.并发骨骼畸形和病理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