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学表现:前列腺增大,与膀胱壁分界不清,膀胱壁局部增厚,可见软组织密度阴影向腔内突出。增强扫描可见肿块逐渐明显强化。
结果:前列腺增生
(一)前列腺增生与膀胱癌的鉴别:
原发性膀胱癌是泌尿系中发病率最高的肿瘤,可发生于膀胱任何部位,部分发生于膀胱后壁,以50~70岁男性多见;而此阶段老年男性亦多发前列腺增生,当增生较重、突入膀胱内时,可造成膀胱出口梗阻,与膀胱癌临床症状较相似。目前临床用于诊断膀胱肿瘤的方法较多。
膀胱镜检查准确率高,但其对肿瘤的临床分期和较大肿瘤的体积估计不是很满意;且在肿瘤占据整个膀胱腔或浸润尿道口及前列腺增生伴尿道狭窄等情况下,膀胱镜检查不易成功。
CT可清晰显示膀胱肿瘤的部位及范围,肿瘤浸润膀胱壁的深度、邻近脏器的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等征象;但当前列腺增生突入膀胱内时,多表现为膀胱颈部后壁腔内肿块,与膀胱颈部后壁癌类似。有研究报道,根据增强扫描中的强化方式可对两者进行鉴别:前列腺增生强化特点为缓慢上升,以逐渐明显强化为主,时间-密度曲线呈缓升-平台型,而膀胱癌在60s延迟扫描达到峰值强化,120s强化减退。不过,目前对于膀胱癌的CT强化类型及强化程度报道较少,这里也只能仅供参考。
前列腺增生强化方式呈缓慢上升,并且呈明显强化,强化峰值CT值最高达95HU,强化峰值或在静脉期或在实质期,并且强化持续时间长,延时至180 s仍呈较明显强化,时间-密度曲线呈缓升-平台型,并且随着时间延长强化区域由不均匀逐渐变为均匀强化,这是由前列腺主要由腺体及肌纤维组成,增生的前列腺中两种成分不同所至。
前列腺癌强化方式呈速升缓降型,强化峰值平均为58HU,较前列腺增生明显低,而峰值时间大多在动脉期35 s,静脉期后CT值开始缓慢下降,与前列腺增生的强化方式及程度均明显不同。有国内学者认为前列腺癌微血管丰富,微血管系统通透性高,新生毛细血管基底膜不完整,使对比剂进入肿瘤组织快且多。前列腺癌侵犯中央腺体的强化表现与外侧癌灶一致,从而与前列腺增生鉴别开来。正常前列腺中央带时间-密度曲线形态与前列腺增生相似,呈缓升-平台型,但强化程度较前列腺增生明显低,这是因为正常前列腺中央带基质较外周带致密,并且较外周带有更多的平滑肌,含水量较外周带少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