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后纵隔前肠囊肿1例CT影像表现

21 7 月
临床病史
45岁,女性。

主诉:
左腰痛2月。

现病史:
2月前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左腰疼痛感,程度轻,无其它伴随症状。
既往体健。

查体:
T: 36.5℃;

BP: 106/66mmHg,心肺腹(-)。
辅助检查:
血、尿常规均(-)。

02
影像检查
腹盆平扫 增强CT:

【病例】后纵隔前肠囊肿1例CT影像表现
图1 轴位,平扫

【病例】后纵隔前肠囊肿1例CT影像表现
图2 轴位,动脉期

【病例】后纵隔前肠囊肿1例CT影像表现
图3 轴位,门脉期

【病例】后纵隔前肠囊肿1例CT影像表现
图4 冠状位

病变CT值测量示:平扫及强化各期均约65HU;

03
解读
【病例】后纵隔前肠囊肿1例CT影像表现
04
诊断
病理结果:前肠囊肿(支气管源性囊肿)
05
讨论
膈脚后间隙(retrocrural space, RCS)是后纵隔最下方的三角形空间,以膈肌脚为边界,与后内侧胸腔无真实界限,其内的正常解剖结构包括:主动脉、神经、奇静脉、半奇静脉、乳糜池、脂肪、淋巴结等。RCS内可出现多种病变,包括良性肿瘤(脂肪瘤、神经纤维瘤、淋巴管瘤)、恶性肿瘤(肉瘤、神经母细胞瘤、转移瘤)、血管异常(主动脉动脉瘤、血肿、奇静脉与半奇静脉解剖变异)、膈肌脚变异及膈肌病变、脓肿等[1]。前肠囊肿是RCS内较少见的病变,病理上包括支气管源性囊肿和食管源性囊肿,两者在影像学上表现一致,其平扫密度取决于内容物成分,常可呈软组织密度,增强后无强化是其特点,借助这一特点有助于迅速缩窄鉴别诊断范围。

【病例】后纵隔前肠囊肿1例CT影像表现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