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傻傻分不清 8 7 月 Posted on 2016年7月8日Author YXPPT 0 今天小编为你整理了胆管细胞癌与肝脓肿的读片病例,教你怎么区分,接下来跟着小编的脚步一起学习吧!!! 病例一 1、患者女,53岁 2、主 诉:食欲减退伴肝区不适半年,恶心、呕吐10余天 3、 腹部彩超(2015-06-22,XX人民医院):肝内异常回声、肝内囊性结节 4、生化全项回报:AST 177.80U/L,GGT 657.70U/L;余化验检查结果大致正常 CT平扫 CT增强动脉期 CT增强静脉期 CT增强延迟期 影像学表现 肝右叶可见不规则片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动脉期呈环状强化,局部呈小结节样强化,肿块边缘见增粗的肝动脉影,囊变坏死区无强化;静脉期病灶强化程度稍下降,未见明显包膜与假包膜影。肝内胆管可见扩张。 病例二 1、患者女,57岁 2、主 诉:腹部胀痛8天 3、腹部超声检查肝右叶低回声反射,肝左叶下方低回声包块,腹腔少量积液,肝外胆管上段轻度增宽 4、肝功能(2015-10-24 XX第二医院)ALT:42.60 U/L CT平扫 CT增强动脉期 CT增强静脉期 CT增强延迟期 影像学表现 肝左叶可见片状不规则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增强扫描动脉期病灶呈蜂窝状环形强化,静脉期病灶强化程度更明显。病灶边缘未见明显包膜与假包膜影。肝内胆管可见轻度扩张。 病例一 CT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病理结果(右肝)胆管细胞癌(中-低分化) 病例二 肝左叶切除术中病理诊断肝左外叶多发脓肿 讨论及误诊分析 病例一胆管细胞癌是指发生在肝内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属原发性肝癌,一般无肝硬化背景,AFP正常,比较少见, 约占全部胆管细胞癌的10%和肝内恶性肿瘤的5%〜10%。以肝左叶多发,肿块型为主,多数为少供血肿瘤。胆管细胞癌纤维间质丰富,常呈浸润性生长。 胆管细胞癌 CT平扫肿瘤边缘呈波浪或分叶状,瘤内纤维组织可致肿瘤边缘内陷呈现肝包膜凹陷征,中央部可见坏死区。肿瘤易侵犯邻近门静脉分支,可在主病灶周围出现子病灶,呈多中心分布表现。受肿瘤阻塞的胆管可扩张,并可伴有肝内胆管结石。增强扫描典型表现为“慢进慢出”和“向心性”强化过程,即延迟强化,动脉期肿瘤周边出现或薄或厚的环状轻度强化,强化程度多低于同层正常肝组织;静脉期对比剂逐渐向中央充填;胆管细胞癌具有促纤维生成作用,在肿瘤组织内可产生丰富的纤维组织,纤维组织可致延迟期呈明显强化。但是病例一强化方式不典型,与典型胆管细胞癌强化程度不一致。 回顾分析,本例未见肝包膜凹陷征,动脉期病灶中度以上不均匀明显强化,与典型胆管细胞癌的特点不符;病灶外周增粗纡曲的动脉与病灶相连,可以认为是肿瘤血管,这也与胆管细胞癌表现不符。以上为本例误诊为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 胆管细胞癌延迟期强化程度超过动脉和静脉期为其特点之一,因此,肝占位病变定性困难时,增加延迟扫描相,是减少误诊的较好办法。本例的增强表现是肝内胆管细胞癌较为特殊的强化方式。文献报道,部分肝内胆管细胞癌病灶分化程度较低,可为多血供病灶(本例病理结果即为中低分化),动脉期可出现中度或中度以上的不规则强化,此时鉴别诊断的关键在于必须同时结合静脉期和延迟期强化特征。另外,结合有无肝硬化病史和AFP指标对减少误诊也帮助很大。 肝脓肿 病例二肝脓肿的病理演变是一个动态过程,分为化脓性炎症期、脓肿形成初期、脓肿形成期。不典型肝脓肿大多为早期肝脓肿,病变部位以炎性充血、水肿为主,尚未液化形成大的脓腔。不典型肝脓肿的特点脓肿边缘有时可见到周围充血水肿形成的环征,增强后脓肿边缘与肝实质呈等密度,两者分界不清,整个病灶较增强前有缩小趋势。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增强后的“细网格征”、“蜂窝征”和“簇形征”为细菌性肝脓肿特征性早期征象。 肝脓肿其强化特点与脓肿的时相有密切关系。典型者诊断较容易。不典型者常为早期肝脓肿或慢性肝脓肿,其形态多样,多为等低密度,边界模糊。增强后常呈“斑片状强化”、“蜂窝征”、“簇形征”、“一过性段性强化”。小脓腔无强化。临床上常有发热病史 。 回顾分析,本例病灶“边缘逐渐强化征”,是早期肝脓肿的重要征象之一。皆为周围充血水肿,并逐步强化所致。动脉期、静脉期病灶内不均匀强化形态呈现“簇形征”,符合不典型肝脓肿的改变。 由于抗生素广泛使用,有中央均匀液化坏死区、病灶周边“环征”及病灶内积气等特征性CT表现的典型肝脓肿在临床上越来越少见,而具有不典型影像表现的肝脓肿及早期肝脓肿则日趋增多。因此,对于有延迟强化的肝占位性病变,若CT上出现“边缘逐渐强化征”“蜂窝征”“簇形征”等,即使临床上没有发热,白细胞升高等感染迹象,也应考虑到不典型肝脓肿可能,应进一步MRI检查,以及同时试验性抗感染治疗并短期复查,以免不必要的手术。 Q 怎么样?你学会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