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侵血管性曲霉病一例CT诊断分析

31 3 月

女,57岁,低热,有因舌癌行同步放化疗史

图1图2为初诊图像

图1

图2

图3为7周以后图像

图3

图4图5是8周后图像

图4

图5

图6图7是开始治疗后4周图像

图6

图7

医脉通编译自:韩国胸部放射学会每周读片

诊断:侵血管性曲霉病

初始胸部后前位片(图1)示两肺无异常不透明实变,但胸部CT肺窗(图2)示右上叶小的圆形磨玻璃样结节病变。

7周后随访,CT(图3)示之前右上叶GGA病灶体积增大并新见斑驳空气密度影。

1周后随,访胸部后前位片(图4)和胸部CT(图5)示右上叶实变加重伴不规则空洞形成,周围伴磨玻璃样高密度晕轮影。

CT引导下行肺穿刺活检,H&E和GMS染色示具有真菌和菌丝的急性炎症,符合曲霉菌病。

初始治疗4周后随访,后前位胸片(图6)和胸部CT(图7)示薄壁空洞结节伴空气半月征。

简述

侵袭性肺曲菌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以血管侵袭性曲菌病最为常见。组织学上,血管侵袭性曲菌病是以由真菌菌丝侵袭和闭塞小至中型肺动脉为特征,周围伴凝固性坏死、肺泡出血或出血性梗死。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但典型症状包括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

典型的CT表现为结节周围被毛玻璃密度晕征包绕或以胸膜为基础的楔形实变。晕征的特点是被曲霉菌感染的肺结节伴有梗死和凝固性坏死,并被肺泡出血环绕。最终可能形成空洞;中心坏死的肺组织与周围肺实质分离,形成空气半月征。

晕征已被定为侵袭性曲菌病的早期指标。虽然CT晕征无特性且可见于其它多种情况下,但如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中发现,高度提示为血管侵袭性曲菌病。空气新月征近来见于感染消退期,符合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改善。空气新月征见于疾病后期,通常出现于初始治疗后的2-3周,并被报道为预后良好的指标。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