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病史】:患者,男,37岁,因发现肝脏占位性病变1月入院。患者于1个月前起感间断上腹部隐痛不适,在当地医院行肝胆超声检查提示肝脏右叶占位性病变。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全腹无包块,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血常规、生化指标全项均在正常范围,各型肝炎标志物及AFP均阴性。
【影像图片】CT图像
![]() |
![]() |
![]() |
![]() |
![]() |
【影像表现】:肝脏右后叶大小约45mm×40mm的囊性低密度灶,边缘光整,囊内密度不均匀,CT值13~33hu,增强扫描动脉期示囊内可见线状血管样强化,囊壁于各期相呈持续强化(图1~4)。
【影像诊断】:肝右叶囊性占位性病变、囊腺瘤可能性大。
【诊断要点】:本例肝癌CT表现呈囊性,无常见肝癌之典型影像学表现,属于不典型肝癌,术前误诊为囊腺瘤,分析其原因如下。患者年龄较轻,无肝癌相关基础疾病,AFP阴性;影像学表现特殊,病灶呈囊性,边缘光整,增强扫描囊内可见细小的肝动脉分支穿行似分隔强化,囊壁亦强化。肝脏囊腺瘤起源于异位形成胆囊的胚胎组织或迷走错构瘤样胆管,CT表现为肝内低密度囊性肿块,囊内可有分隔及壁结节,增强扫描囊壁及分隔有强化,但囊内不会出现细小的肝动脉分支穿行。
【讨论】:当肝细胞癌中心发生坏死囊变时,可表现为囊性肿瘤,其病理基础可能是肝癌组织相对供血不足或继发感染后液化坏死,而未完全液化坏死的肿瘤组织可表现为“壁结节”。本例增强扫描肿瘤内动脉期可见细小的肝动脉分支穿行,门脉期及平衡期未见强化灶,提示肿瘤主要由肝动脉供血,而强化的"囊壁"可能为假包膜。李建军等对肝细胞癌动脉期强化特点进行分析,发现随着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动脉期肿瘤血管增加,这些血管位于肿瘤周围或深入内部。
本病例的经验教训是,在肝脏CT上表现为囊性的肿瘤,即使边缘光整,病理上也有可能为实性,若囊内出现细小的肝动脉分支穿行,就不能排除恶性肿瘤,即便诊断不明也应尽早手术切除,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