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转移瘤大部分肝转移瘤呈少血供表现。典型表现为多发结节、病灶小、弥漫均匀分布,临床上往往有肿瘤病史,多为消化系统肿瘤,增强呈“牛眼征”。本例病灶形态多样,不符合典型征象,但转移瘤表现复杂多样,常保留原发肿瘤的某些组织学特征,少数不典型病灶形态不规则,可出现出血、囊变、钙化。另外,转移瘤强化方式也各异,边缘强化为基本特征。本例多发、少血供肝占位,边缘不强化,形态不一,虽不符合典型转移瘤,但不典型转移瘤尚难完全除外。
2.肝炎症性病变弥漫性肝炎症性病变,肝结核可有类似表现。肝结核多是全身性结核的一部分,临床极为少见,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特殊人群。其影像表现多样化:肝内的低密度实性、囊实性或囊性病变。此反映了结核病变的不同病理阶段,即病变处于增生性或干酪性改变时显示为实性或囊实 性病变影像,当干酪坏死发生液化时则显示为囊性病变影像。典型肝结核瘤CT平扫多为边缘模糊不清、密度不均的稍低密度结节影,病灶中存在“中心粉末状钙化”。本例病变特点也是多发、形态多样,但未见典型的中心粉末状钙化,仅一个病灶边缘发现钙化灶。增强扫描肝结核表现符合少血供的特点,动脉期强化不显著,门脉期或延迟期病灶边缘可稍强化或纤维分隔强化。本例动静脉期强化表现与之相符,但延迟期病灶呈完全等密度较难解释。另外,临床亦无肺部结核的依据。
影像诊断:肝内多发低密度病灶,感染性病变?肝不典型转移瘤?建议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
肝型并殖吸虫病影像学特征性表现有:肝大,肝内结节影及扭曲条状或分枝状低密度“隧道征”等改变。中晚期可引起门静脉高压,脾大等继发病变。
复习文献,本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强化特点也提示肝炎症性疾病,误诊的原因主要是对并殖吸虫病临床表现缺乏全面认识,尤其是以肝损害为主要表现的肝型并殖吸虫病。另外,临床在影像检查时没有提供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数值。本例给我们的教训是:对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且有上述影像学改变的病例,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追查寄生虫病原接触史,以首先除外寄生虫感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