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胶质母细胞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程度最高的星形细胞瘤(IV级),好发于幕上脑实质内,发病年龄相对偏大,以40〜60岁居多。肿瘤占位效应和瘤周水 肿明显,常合并出血、坏死、囊变,增强后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典型特点为花瓣样或不规则环形强化。这些特点与本例表现基本符合。
2.间变性星形细胞瘤颅内较常见的肿瘤(Ⅲ级),发病年龄稍轻。病灶常常有坏死、囊变,增强后呈环形强化或结节样强化,瘤周水肿明显,其影像特点与胶质母细胞瘤相似,两者在影像学上难以准确区别。
3.转移瘤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常见,亦偶见单发。常分布在皮髓质交界处,虽然坏死常见,但是多囊形成极为少见,且本例无原发肿瘤病史,故考虑此病的可能性不大。
影像诊断:左侧额顶叶恶性胶质细胞瘤,考虑胶质母细胞瘤可能。
病理诊断:胶质肉瘤。免疫病理:瘤细胞Vimentin、GFAP、S-100均阳性,KP-1、SMA、CK、CD34均阴性。
影像学上此病与胶质母细胞瘤鉴别非常困难,最终诊断往往依靠病理及免 疫组化,但是影像上如有 以下表现时有一定的鉴别价值:①典型的胶质母细胞瘤常侵犯胼胝体,向对侧大脑生长,形成蝴蝶状改变,胶质肉瘤常无此表现;②胶质肉瘤常呈不规则实质性强 化,胶质母细胞瘤常呈花瓣样强化;③胶质母 细胞瘤可发生在小脑,在小脑的胶质肉瘤极为罕见;④如伴有脑外转移灶时,胶质肉瘤可能性更大。
回顾分析本例病灶,其影像特点基本符合胶质肉瘤的上述特点,但仍难与胶质母细胞瘤区分。对于临床医师来说,这种区分的意义不大,因为两者的治疗及预后均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