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股关节X线检查是诊断髌骨不稳定的常用手段,通常包括膝关节正位、侧位及髌股关节轴位像。后者在髌股关节疾病的诊断中更有意义。
患者仰卧位,双足靠拢,足尖 向上,使股四头肌完全放松,摄前后位片, 观察:
1、髌骨位置:正常髌骨中心点应位于 下肢轴线上或稍内侧。
2、髌骨高度:正常髌骨下极刚好位于 两侧股骨髁最低点连线之上。其下极在该 连线近侧,距离大于20mm者为高位髌骨。
3、髌骨及髁的外形:发育不良或畸形。
可以显示有无髌骨软骨下骨质硬化 和骨关节病的征象,常用于判断有无高位髌 骨。髌骨高度的测量,不同学者采用的计测 方法不尽相同。
1、Blumensaat法:患者膝关节屈曲30° 时,髁间窝顶部在侧位像所显示的三角形硬 化线投影称Ludloff三角,在其底边向前做 延长线,正常髌骨下极应与该线相交。若髌 骨下极位于该线近侧超过5mm,即为高位 髌骨。
Blumensaat法
2、Labelle和Laurin法:患者屈膝90°, 摄侧位像,沿股骨皮质前缘向远端引线, 正常97%的髌骨上极通过此线,高于此线 为高位髌骨,相反,低于此线为低位髌骨 。
Lauria-Labelle法
3、Insall和Salvati法(比值法):摄屈膝 30°位侧位像,测量髌腱长度(Lt),即自 髌骨下极至胫骨结节顶点上缘,再测量髌 骨最长对角线的长度(Lp),两者之比 (Lt/Lp),正常值为0.8~1.2。大于1.2为 高位髌骨,小于0.8为低位髌骨(图6)。
比值法
4、Blackburne-Peel法:摄膝屈30°侧 位像,测髌骨关节面下缘至胫骨平台的垂 直距离(A),再测髌骨关节面的长度(B), 正常A/B比值为0.8,大于1.0为高位髌骨 (图7)。
Blackburne法
5、小儿髌骨高位测定法(中点法):在侧位 X线片中找出股骨下端骺线的中点(F)、胫 骨上端骺线的中点(T)及髌骨长轴对角线的 中点(P)。正常膝关节屈曲50°~150°时 PT与FT的比值为0.9~1.1,比值大于1.2 时为髌骨高位,小于0.8时为低位(图8)。
中点法
轴位X线检查髌股关 节稳定性的诊断中更具有重要意义,不仅 可用以了解髌股关系是否适合,也可用于 判明髌骨外侧面骨小梁方向改变,以及有 无外侧过度压力综合征(excessive lateral-pressure)。
自1921年Settegast提出采用轴位检测髌 股关节之后,相继出现了许多改良的检查 方法和技术。但由于不同学者采用了不同 的屈膝角度,因而其测量值亦不尽相同。 作者采用的方法是,令患者仰卧,用特制 的体位架保持和固定膝关节于屈曲30°位, 使股四头肌放松。将X线球管置于髌股关节 远侧,使发出的射线光束平行于髌骨长轴;将胶片盒置于髌股关节近侧,使胶片和X光 束及髌骨面呈90°角(图9)。检测项目及方法如下:
X线投照髌股关节位置示意图
1、沟角:在髌股关节切位X线片上,自股骨髁间沟的最低点分别向内、外髁的最高点画线两条直线,其夹角称沟角或称滑车面角(sulcus angle,SA)。沟角的大小代表股骨髁间沟的深浅以及滑车的发育情况。
2、适合角:沟角的角分线和沟角顶与髌骨下极连线形成的夹角称适合角(congruence angle,CA)。该角位于角分线内侧为负角,位于外侧为正角。该角代表髌骨与股骨的相对位置关系,通常髌骨下极位于角分线内侧,即适合角正常为负角。
沟角(A)和适合角(B)
3、外侧髌骨股角:股骨内、外髁最高点连线与髌骨外侧关节面切线的夹角为外侧髌股角。正常该角开口向外,若开口向内或两线平行,则表示髌骨有外侧倾斜。
外侧髌股角
4、髌骨倾斜角:为股骨内、外髁最高点连线与髌骨切位的最大横径延长线形成的夹角。此角增大,表示髌骨的倾斜度增大。
髌股倾斜角
5、髌骨外移度:经股骨内髁最高点做股骨内、外髁最高点连线的垂直线。该垂线与髌骨内缘的距离为髌骨外移度。髌骨内缘靠近垂线,位于垂线上或越过垂线为正常,远离垂线表示髌骨有外移。
髌骨外移度
6、深度指数(depth index):髌骨横径长度与髌骨下极至横径轴线的垂直距离比为髌骨深度;股骨内、外髁最高点连线的长度与由滑车沟最低点至连线的垂直距离比为滑车深度。根据Ficat的测量,髌骨的深度指数正常为3.6-4.2,滑车深度指数为5.3±1.2。
深度指数
h:髌骨深度;l:股骨滑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