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64岁,因“体检发现左肺占位七月余”入院。患者去年8月份体检时发现左肺占位,患者无明显特殊不适,未予重视。半年多来患者未有明显特殊不适。
类癌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发生于全身各个部位,90%以上发生于消化道,又以阑尾炎类癌多见。肺类癌起源于支气管肺粘膜及粘膜下腺体的嗜银细胞,即Kulchitsky细胞,这些细胞浆内有神经内分泌颗粒,具有分泌功能,因而部分病例可诱发类癌综合症(表现为阵发性皮肤潮红、腹泻、哮喘、心动过速等)或异位ACTH综合症(表现为向心性肥胖、高血压、色素沉着等),但均少见。因为其具有浸润性生长,以及淋巴道血行转移的特点,WHO分类中将其归入肺恶性肿瘤,但该病病程缓慢,预后良好,生存期长,属于低度恶性。类癌好发于中老年男性。
根据发生部位和特点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
中央型:表现为起源于气管、叶、段支气管内结节,一些小的类癌完全位于支气管腔,没有支气管腔外侵犯,相应区支气管常扩张;部分肿瘤向支气管腔外生长侵及邻近肺组织,似肿瘤骑跨于气管支气管壁在肺门区形成肿块,CT上表现为较小的腔内结节和较大的腔外病灶的融合,称为“冰山征”。有支气管阻塞所致的周围肺野改变,远侧肺野表现为肺气肿、实变、肺不张。
“冰山征”
周围型:主要表现为肺内单发的圆形或椭圆形肿块影,境界多较清晰光整,密度多较均匀,很少有囊变、液化、坏死。,肺类癌很少出现空洞和钙化。
增强扫描强化明显,以延迟强化明显,强化形式以均匀强化为主。
肺类癌需与肺癌相鉴别。中央型肺癌主要向腔内生长,所致支气管狭窄常为锥形、鼠尾状,支气管管壁增厚形态不规则,其突向肺门区的肿块形态也不规则,边缘不光整,较大的肿块内常出现坏死而导致密度不均匀,较肺类癌更易出现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和胸水。周围型肺癌的边缘不光滑,可见分叶及短毛刺征、胸膜凹陷,且多有偏心性空洞,易出现远处转移。类癌进展缓慢,倍增时间长,发病年龄偏低,常表现为单发、密度均匀境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很少出现空洞。
周围型肺神经内分泌癌与错构瘤,硬化性血管瘤,炎性假瘤等肺良性肿块鉴别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