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展示
症状:右侧腰背部困胀、乏力1年余
1 是一种临床较少见的良性肾脏肿瘤
2 肾嗜酸细胞腺瘤约占肾脏肿瘤的3%-7%
3 单发、实性、体积较大,多呈球形
4 中老年男性较多见。
5 多无症状,少数可有腰部隐痛、肿瘤侵及肾盏可有血尿,肿瘤较大时可表现为腹部包块。
肿瘤大体标本呈棕红色、棕黄色或棕褐色,质地均匀,无出血坏死,与肾细胞癌剖面黄色或因瘤体出血、坏死的外观表现不同;肿瘤大多局限于肾脏实质,很少侵犯肾包膜和血管,33%-80%的肿瘤中心可见纤维瘢痕。该肿瘤起源于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光镜下肿瘤由单一的嗜酸细胞组成。
可分为三种类型:实性片状、腺泡状和混合型,胞质内富含线粒体,有丰富的嗜酸颗粒,嗜伊红染色呈阳性;细胞核多位于细胞中央,呈光滑圆形,无明显核仁,可见幼稚核,无核分裂相或核分裂相罕见,但核异型性的出现并不影响该肿瘤的良性本质,不需进行核分级;无出血坏死,有时可见纤维瘢痕组织向肾实质内突入。
CT增强:呈较均匀明显强化,肿瘤较大时以肿瘤中心见星形疤痕(中央瘢痕不强化)和轮辐样强化为特点,瘤周有完整包膜,与肾组织分界较清,肿瘤合并囊变时可形成肾囊性乳头状瘤,囊内充满液体(不强化)。
血管造影:轮幅状肿瘤血管, 肿瘤均匀染色。
肾癌常见临床症状为肿块、疼痛、间歇性无痛血尿,可伴肾外表现如发热、消瘦、贫血、体重减轻,少数病例无临床症状,为偶然发现。
影像鉴别:
肾癌多呈实质性暗区,常有出血、坏死等液性暗区, 界限欠清,假包膜不完整,可侵犯周围组织,生长速度较快,强化为明显不均匀强化(多为一过性),病灶较大时,常有淋巴结转移及肾静脉血栓形成。
与嫌色细胞癌较难鉴别,仍需依据病理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