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平滑肌瘤为胃常见的黏膜下良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分为腔内型或称黏膜下型、腔外型或称浆膜下型、腔内外型。好发胃底、胃体部,少数发生在胃窦部。多呈半球或结节状,有时呈不规则巨块状,常提示恶变可能。其表面黏膜可完整或伴有局部小溃疡。CT平扫为等密度,增强后有明显均匀或不均性强化,但一般低于脾。本例病灶除强化程度稍高于脾外,均符合平滑肌瘤改变。
2.胃间质瘤是一类独立的来源于胃原始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部分可伴有平滑肌和(或)神经鞘细胞的不完全分化,但不包括典型的平滑肌瘤、神经鞘瘤及自主神经肿瘤。目前间质瘤定义为含梭形细胞(少数为上皮样细胞或两者均有),且CD117(c-kit蛋白)阳性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可分为良性、交界性、低度或高度恶性等类型。发病中位年龄为55岁左右,性别无差异。其影像学表现常与胃平滑肌瘤相似,主要表现为黏膜隆起,皱襞变平,但多以腔外肿块为主。增强后亦可明显均匀性或不均性强化。鉴别主要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检查。
3.神经鞘瘤少见的胃良性肿瘤。好发部位同平滑肌瘤。多见于30〜50岁男性。本病多无特异症状,临床上患者多以腹痛、腹部包块及上消化道出血等来就诊。肿块通常较大,形态欠规则,密度常较肌肉低,钙化较多见,易见肿块内多发囊变区。增强后多为轻至中度不均性强化,部分病灶可无明显的 强化。
4.胃息肉腔内型胃平滑肌瘤有时要与胃息肉鉴别。平滑肌瘤外形常较大,以宽基底与胃壁相连;胃息肉较小,以窄基底相连常见。
影像诊断:胃大弯黏膜下良性占位,考虑①平滑肌瘤;②间质瘤。
病理诊断:胃血管球瘤。